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歷代陶瓷款識

歷代陶瓷器的款識是物質文化同精神文化的結合點。在古陶瓷研究中與造型、胎釉、紋飾、燒製工藝一樣,是鑒定古陶瓷的年代、窯口、質量等方面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深入地瞭解歷代陶瓷款識的基本特徵和規律,如款式、書寫內容及題款工藝手段、字體等,可以為古陶瓷的鑒定辨偽提  供科學的依據。
    古代款識最早反映在青銅器的銘文上。在《漢書·效祀志》中記述有:「鼎細小,又有款識,」其中的「款識」說: 「款,刻也;識,記也。」
    又有人稱: 「器物上的陰文為款,陽文為識」。如張士南在《游宦記聞》 中說:「款謂陰字,是凹入者;識謂陽字,是凸出者。」還有一種說法:在內為識,在外為款。中國陶瓷器上的款識與此說法亦是相通的。從對歷代陶瓷器的款識瞭解過程中,不難看出,在不同時代,不同晶類、不同窯口、不同的生產物質及裝飾與創作工藝使用用途等,其款識的內容是干變萬化的。
    在題款的工藝手段上,基本分為刻劃、模印和書寫三種形式。如早期的青白  瓷器單色釉製品大都採取刻、雕、劃手段題款。而隨著釉下彩(青花、釉裡紅)  釉上彩(五彩、粉彩、琺琅彩、金彩、墨彩……)的出現,使款識的題字也出現了與裝飾材質和裝飾工藝相同的使用毛筆書寫的形式。如釉下青花款、釉裡紅款、礬紅款、胭脂色款、藍料款、金彩款等等。
    在款識的種類上,又可分為用不同方法標注燒造年代的紀年款,(我國古代  瓷器款識,大部分為紀年款);題寫自家齋名、室名的堂名款;標注吉祥詞句或祝福、警句等的吉語款;題寫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和陶店名號等的陶工款;含有寓意的紋樣圖案及動植物圖樣的花樣款等等。
    在款識的文字字體、書寫部位、文字排列結構上,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陶瓷的款識多以文字形式表現,我國歷代文字的風格演變在瓷器上都有所體  現。款識通過陶瓷這個媒體,同樣表現出中國書法不朽的藝術魅力。款識文字有漢字的真、草、隸、篆及變體文字。另外還有諸如西夏、波斯、西洋、滿文、藏文等的少數民族和外國文字。
    歷代陶瓷款識的題寫部位和結構佈局干變萬化,沒有固定統一的模式。明代以前多題寫於器蓋、器身、器心、器底。明以後款識的格式始漸規範,除長篇題句或特殊器物個別題於口沿外,其餘均題於器心或器底。而明清兩代的年款排列極有規律,字數一般為四字或六字。四字兩行、六字兩行為官窯的排列方法;六字三行的形式為官窯民窯皆有。款識的外圈常用單圈、雙圈、單框、雙框或諸如雲文、蓮瓣等圖案做為裝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