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韜奮故居概括

韜奮故居位於萬宜坊(重慶南路205弄)54號。民國19—25年(1930—1936,年),鄒稻奮寓居於此。
     
    這是一棟法國式3層新式裡弄建築,坐北朝南,民國18年建。位於弄堂中,佔地12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平方米。底層是會客室兼餐室,牆掛鄒韜奮夫人的繡字、鄒母照片和風景畫。中置小圓桌和圓椅,左壁有靠背椅、茶几、荼櫃等,鄒與好友胡愈之、杜重遠、金仲華、張仲實、徐伯昕等常聚於此,商討救國大計和出版事宜。
   
    亭子間為鄒稻奮寫作室,約7平方米,有寫字檯、小書櫥。平時,鄒除去環龍路(今南昌路)《生活》週刊社處理事外,多在此主編《生活》週刊撰寫時評,《革命文豪高爾基》一書也在此編譯。二樓臥室.三樓由朋友借住。 九一八事變後,鄒韜奮力主抗日,所編《生活》週刊大力宣傳抗日救國,是刊曾募款12萬元支援黑龍江餉盡援絕的抗日部隊;一二八松滬抗戰中,為十九路軍徵募軍需品和慰勞品,在滬西設立生活傷兵醫院。
   
    民國21年7月,國民政府以「言論反動、譭謗黨國」罪名,禁止《生活》週刊郵遞發行。翌年1月,鄒韜奮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後又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和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為執行委員。因名列國民黨暗殺「黑名單」,於7月14日被迫去歐洲考察。民國25年7月15日,和沈鈞儒、陶行知等共同簽署發表《團結禦侮的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公開信,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聯合紅軍,共同抗日。11月22日,和救國會其他6人被國民政府逮捕,即七君子愛國入獄案。

    1956年,經國家文化部批准於同弄53號建立鉻奮紀念館。1959年5月26日和1977年12月7日,兩次公佈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