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開封老宅與中國傳統文化

開封宋代的皇宮、清代的鐘鼓樓、近代的二曾祠、大袁家樓,眾多的牌坊隨著歷史的變遷早已成了老百姓口中訴說的話題了。而現今,開封的遊梁祠、文廟、祥符文廟也只留下一些零星的記憶以及孤零零的殘舊建築和石碑了。

  我國故宮耗時14年建成,之後卻花費了大量時間對建築物進行精雕細琢,用種類繁多的裝飾賦予中國傳統建築超凡的美學價值與文化價值。現今,保存完好的山陝甘會館的磚木雕刻就是中國建築精華在開封的一個縮影。而更多散落在開封胡同中的老建築、老宅和門樓恰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在悠閒地訴說著開封曾經的輝煌。





  老宅與中國傳統文化

  在老城區居住了幾年,竟然狂熱地喜歡上了中國的老建築。自2009年開始,我便騎車到開封胡同裏轉悠,每次發現一幢老宅時,不亞於打開朋友送的禮物時的那種驚喜與興奮。之後就與愛人利用業餘時間開始掃街式地在開封一個胡同一個胡同地尋找尚存的老建築。撫摸著日漸稀少的老建築那殘舊的牆磚,每次離開時就像離開已是暮年的老父親,戀戀不捨!

  如果我們經常穿梭在開封的背街小巷,有興趣看一下老門樓,你會發現,老門樓上的門大多是黑色的,這其實是中國古代等級制度的一種直觀反映。開封現存的民居門樓,紅色的已經沒有了,絕大多數門樓都破敗不堪,毀壞嚴重,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既有歷史原因,也有人為因素。過去一個院落、一個門樓都有主人,新中國成立後,很多居民院兒變成了公房,門樓則成了沒有主人的公共設施。我曾粗略統計了一次,現有的200個門樓,完好無損的少之又少。眼下,北京新建一個門樓要10萬元左右。而在開封,曾聽說一個區維修公房與門樓的資金一年才有10萬元。在此,建議政府可以嘗試鼓勵企業認領門樓,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工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