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漁父圖》 - 簡介

《漁父圖》乃吳湖帆臨古山水之精品,著錄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吳湖帆畫集》。該圖作於乙未(1955年)秋日,是年,湖帆六十有二,對臨梅花之本,筆意精練而神明渙然。湖帆習畫,始於丙午(1960年),時年十三,初師蘇州草橋學舍胡石予、崇明羅樹敏二人,即以臨古入手。後癸醜(1913年)起潛心山水,初涉“四王”,遍習家藏。又三年,學惲壽平、吳曆、戴熙、“明四家”,進而涉足元人,作《仿大癡秋山圖》,是為湖帆仿元之始。後庚午(1930年)37歲起,專攻宋元。習元日多,體悟日豐,至仿此卷,則已筆精意老,深得畫中三昧,堪稱仿古之佳絕者。


湖帆所臨之本,出自梅花道人手筆,原屬吳湖帆舊藏,現藏上海博物館,紙本手卷,縱48.6釐米,橫533.3釐米。梅花道人乃吳鎮(1280-1354)之號,其為嘉興(今屬浙江)魏塘人,隱居鄉里,工詞翰、書法,擅山水、墨竹,為“元四家”之一,性高潔,喜作漁父圖,除此卷之外,尚有多幅《漁父圖軸》傳世。湖帆所臨漁父圖,卷首有吳鎮自錄柳宗元《漁父詞》,畫題十六闕《漁父詞》,卷後有元吳瓘題跋及七絕詩二首,鈐有“吳瓘私印”白文印記、“吳瑩之”朱文印記;另有元陸子臨、黃耑甫、辛敬、釋如?,明文徵明(二跋)、周天球、彭年、陳鎏、袁尊尼、王穀祥(二跋)、黃姬水,近代吳湖帆、吳徽、張大千、葉恭倬、俞子才等題跋。湖帆臨此卷,乃精仿堪真者,筆墨意趣甚至題跋之文,皆力求統一,可見其識古之深、得古之精。


漁父之意對吳鎮而言,意指一種理想中超然的生活姿態。漁父之“父”又作“甫”,為老年男子之稱。老年人歷經滄桑坎坷,明於得失,歸心淡泊,古稱人老之後不歸禪則歸道,清龔自珍雲:“烈士暮年宜學道,才人老去例逃禪”,可見“漁父”意象中所隱含的超脫之情。漁父此意,最早可溯《楚辭·漁父》與《莊子·漁父》。《楚辭》中的漁父“莞爾而笑”,言“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恍然點化屈原,使之悟“道”。其中漁父即“道”,而漁父之道就是隱遁之道,也就是儒家“獨善其身”、“殺身成仁”之道;《莊子》中漁父則表現出道家“萬物之所由”、“得之者生”、“順之則成”的虛靜、無為之境。兩者雖稍有差別,但其共同涵義卻同是隱逸淡泊、遵循時命、順應自然。於是,漁父成為隱者的象徵,同時也成為歷代文人世外之情的寄託與幽思的重要題材。據卷中題跋,吳鎮所創此幅《漁父圖》,也以荊浩之拓本為源,可見其淵源之久。


吳鎮作《漁父圖》,聊發避世幽居之情,考吳湖帆臨此卷,亦有同類之情。是年,吳湖帆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蘇州文物保管委員會顧問等閒職,較為輕閒、超脫。而就在此年,吳湖帆亦將自己珍藏的黃公望《富春山居殘卷》轉讓給浙江省博物館,頗有樂施自得、無牽於塵的灑脫之情。於此時此境,著力此卷《漁父圖》之臨摹,當為湖帆自勉自勵的某種寄託與寫照。故而,此卷不僅筆意精到,且情真意切,當為後世彌足珍貴之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