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白琳翠郊民居:華夏古建築活化石

 距離福鼎市40公里的白琳鎮翠郊村,是個偏僻寧靜的小山村。村中有一座建於260多年前,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這座古民居據傳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夫差第104代孫所建,共歷經13年、耗費白銀64萬兩,光在同一時辰豎立360根木柱就動用了1000多人。因其占地面積達1.4萬平方米,整個建築,既有宮殿建築之恢宏跋扈的氣勢,又有江南民宅精雕細鑿的特色,被冠以“華夏古建築活化石”、“中國古建築瑰寶”。而其中又流傳著不少民間故事,更增添了古民居的幾分神秘色彩。



  傳說之一:地面顯“貴婦”

  走近這座建於清乾隆10年(西元1745年)的大宅院,只見青磚灰瓦掩映在青山碧水環抱中,與題於古宅門額上的“海嶽鐘祥”四個大字相得益彰。據導遊介紹,整座宅院擁有3個三進合院、24個天井、6個大廳、12個小廳、192個房間、360根木柱,就單體建築規模而言,在江南古民居中堪稱罕見。而其間大院,居然是按照當時的官家院落來設計的,令人不得不被這座建築的恢宏氣勢所驚歎!

  邁進大門,隨處可見梁、柱、窗、門皆飾以木雕圖案,或人物、或祥禽、或瑞獸、或魚蟲、或花卉,無不栩栩如生,徜徉其間,恍惚間就感覺走進一幅舒展著的古畫卷,綜合北方封閉的四合院與南方開放式庭院的特點,形成獨特的風景。大院呈長方形,內部以三條縱向的中軸線左右對稱為規則,24個天井巧妙佈局於其中。進入第一進房子的第一個大堂,不論是建築的採光、通風、景觀都設計獨特。與左右兩排的三進房子相連的是透窗的圍牆。通過圍牆的窗口,可以看到一牆之隔的花園內依然繁茂的花木。大堂正前的天井,既採光通風,又是種花養草之地。第二進與第三進的房子,佈局雖然一樣,但是風格擺設卻並不相同。很有趣的是,在進入第三進大堂的門檻前,經導遊指點,認真端詳三合土鋪設的地面,在門檻的前後地面上竟顯現出一個身著滿族盛裝的貴婦的輪廓,而“貴婦”的“脖子”處正好是一道半米多高的門檻。據說,在建造房子的時候,因女主人招待不周,心懷不滿的泥匠在鋪設三合土的時候,出了一個陰招,在兩進房子之間的地面上,用鹽滲入三合土,然後鋪成一個滿族貴婦的圖案。鹽滲進三合土後,遇到地面回潮,就會出現人形的陰影。而同時受雇的木匠卻看破了泥水匠陰招,就將門檻擺放在“貴婦脖子”位置處,以破其咒。

  傳說之二:千人齊立柱

  按照當地建房風俗,必須按時辰立柱上梁,而整個宅院共有360根木柱,所有木柱要在選定的良辰吉日這一天的同一時辰內同時豎立起來,至少需要幫工1000人以上,當時的翠郊村人口稀少,談何容易!為此吳家頗為花費了一番心血。在良辰吉日到來之前,他們先是從相鄰的溫州請來很有名氣的戲班子,在村裏塔臺唱戲,並放出風聲,凡是在房子落成之前來看戲的人,主人均免費提供食宿。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附近村莊的人聚集到翠郊這個地方來看戲。而主人信守承諾,每天免費提供食宿。在良辰吉日的前一天演出開始之前,主人終於在舞臺上亮相。說有一件事情難於啟齒,想請鄉親們幫忙。鄉親們因為在這裏免費看了幾場戲,免費吃了幾天飯,已經很是感激,都想幫忙。於是就問主人何事。主人把明日要在同一時辰豎起360根木柱,需要鄉親幫忙的事情合盤說出,眾人不好意思推託,自然按主人佈置站好位置,齊心協力地將所有的柱子在同一時刻立了起來。

  傳說之三:“羅鍋”贈楹聯

  這座宅院的裏裏外外,到處是茶的故事、茶的味道,就像一把用久的紫砂壺,透著一股濃濃的茶味。

  話說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時,綽號“羅鍋”、赫赫有名的大學士劉墉曾隨行到過福寧府。當時民間鬥茶之風盛行,劉墉到來之時,恰逢一年一度的鬥茶大賽,各地茶商、茶農、茶客攜好茶蜂擁而至。劉墉本是愛茶之人,聽聞大賽中有一款茶備受好評,便前往探訪。尋至一茶樓,偶遇吳家主人吳應卯,兩人一見如故,品茶論道,相談甚歡。說到盡興處,吳應卯取出一款茶葉給劉墉品嘗。劉墉一品之下,只覺此茶香韻獨特,滋味甘甜;再品,口齒生津,令人回味無窮;三品、四品,之後頓感通體舒暢,心曠神怡,不禁連稱“好茶,好茶”,並以“品品香”命之,口中且吟:“一品香韻醉心神,二品性空滌凡塵,三品頓覺天下事,品之又品意未盡。”此後很多年劉墉與吳家都有書信往來,還曾專門贈送了一副對聯給吳家,聯曰:“學到會時忘粲可,詩留別後見羊何”,含義為學到融會貫通時,豁然忘了恩師;別後留詩一首,見詩如見摯友。寄望於吳家人讀書有成,友誼長存。至今,此聯仍懸掛在翠郊吳氏古民居的大堂之中,間接昭示著吳氏茶葉的品質和威望。
返回列表